肝素(Heparin)发现于1916年,因从肝脏发现而得名,是动物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产生的一种粘多糖,由于肝素良好的抗凝血作用,是临床抗凝血不可或缺的药物。肝素是一种不能人工合成的药物,原料需要从猪小肠中提取,产业链很长,且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分工。
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,抗血栓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利器,是一种难寻对手的特效药。在新冠疫情中,大量研究发现,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、过度炎症、凝血病变,使用肝素可以减少血栓炎症过程,降低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。受此影响,肝素价格一路暴涨,2021年6月更是创下了1.6万美元/kg的历史最高价。
当前,疫情褪去,肝素该何去何从?
一、国际化分工
肝素是一种特殊的多糖,结构极其复杂,目前无法通过化学合成,只能从猪小肠中提取,具有很强的资源属性。生猪屠宰后,约90%的猪小肠被用于肝素生产,10%用于食品加工。从产业链上来看,肝素行业包括生猪养殖、肝素粗品提取、肝素原料药及终端的普通肝素制剂和低分子量肝素制剂。
肝素的生产涉及农业、食品、化工、医药等多个行业,并已经实现了产业链的全球化,其中高端制剂行业分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,养猪、粗产品和原料药提纯等又脏又辛苦的工作则由发展中国家来负责。
肝素的最上游是生猪养殖和屠宰行业。中国生猪数量全球第一,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的生产国和出口国。2022年,全球生猪出栏量约为12.65亿头,中国贡献了52.87%,占据半壁江山。
2023年年中,中国生猪存栏数更进一步,达到了4.35亿头,上半年出栏达到了3.75亿头,接近历史最高水平。猪瘟疫情过后,中国生猪产能快速增长,2019年以来肝素原料供需格局偏紧的情况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。
肝素的上游还包括从猪小肠黏膜中提取肝素粗品,中游则是又肝素粗品加工原料药。因粗品中含有杂质蛋白,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,需进一步提取纯化加工成肝素原料药。肝素下游则是医药制剂,肝素原料药可直接用于制成标准肝素制剂,或进一步加工制为低分子肝素原料药,最终制成低分子肝素制剂。
二、先是成长性,再是周期性
由于肝素从猪小肠中提取,因此很多人将肝素视为猪周期的子行业。然而事实上,肝素价格并非和猪肉价格同涨同跌,有时候差异甚至非常大。笔者认为,肝素行业首先体现的是成长性,其次才是周期性。
肝素产业链很长,环节众多,生猪-猪小肠-肝素这条链只反映了供给的变化,而无法反映需求的变化。事实上,和周期性相比,肝素的成长性更为明确。肝素是抗凝血的一线用药,也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手术、关节置换、透析等各类手术和治疗中。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,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,肝素的需求也一路水涨船高。下图展示了全球肝素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。笔者认为,即使不发生新冠疫情,肝素需求的增长趋势也是明确的。
以上内容摘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!